优秀研究生风采(四)丨李婧嫄:源于热爱,行于勇敢,终于坚持
个人简介
李婧嫄,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广东省磁电物性分析与器件重点实验室2022级博士研究生,曾获2023年度博士生校长奖学金、2023年度芙兰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入选2024年中国优秀博士生代表团前往德国林岛参加第73届物理诺贝尔奖得主大会,以一作发表一区SCI一篇,共同一作发表SCI一篇。
源于热爱-选择物理是出于真爱
李婧嫄从小就对这个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她而言,很多事物都蕴含着奥秘。“在我8岁的时候,我开始仰望星空,思索着每一颗星辰何以按照自己特定的轨迹和周期划过天幕。后来父亲买了许多天文学科普纪录片和科普书籍给我,我逐渐开始了解到我们生活的宇宙中万物有着内禀的物理规律。这让我感到无比震撼。惊叹于宇宙竟然能够以各种复杂的规律维持着自身的运转长达138亿年,更惊叹于我们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竟然窥探到了纷繁宇宙现象背后的规律。”李婧嫄同学回忆道。自那之后,探究物理规律就成为了她心中最坚实的理想。
本科阶段李婧嫄就读于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在力学专业的学习一方面坚实了她的数理基础,另一方面她也意识到自己更感兴趣的是前沿物理研究,而传统力学的知识已经较为完备成熟。大二时李婧嫄开始辅修物理学,并在大三时进入了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郑跃教授课题组进行科研学习,从事凝聚态物理方向的研究工作。她回忆道:“非常感谢当时遇到了耐心引导我的郑跃老师和陈伟津老师,培养了我的物理科研思维。”
硕士阶段李婧嫄进入南科大物理系从事二维量子材料的高压电输运研究,使她接触到了低维强关联体系研究的前沿热点。
博士阶段,李婧嫄回到了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物理系,师从王猛教授继续从事强关联体系的高压研究。李婧嫄说道:“王老师深耕于低维磁性和非常规超导等强关联体系的基础研究,聚焦于前沿问题,因而每一次科研进展都能一定程度更新人们对相关领域的认知。”
行于勇敢-探求真知需要强大的内心
科研探索最大的特点就是永远有未知。对于从事实验物理研究的工作者来说更是如此。“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够在博士刚入学时就参与课题组有关镍基氧化物La3Ni2O7的高压探究课题。”李婧嫄同学说道。然而在她入学之前,时任课题组副研究员的孙华蕾老师和霍梦五师姐就已经对该课题开展了两年的工作。由于高压实验的难度和样品的不均匀性,最初探索性的工作进展异常艰难。在海量的实验数据中,孙老师发现高达80K超导转变的迹象。然而由于缺乏零电阻和抗磁性的关键数据,研究一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经过不懈努力,去年终于观测到了标志着80K高温超导的关键性实验数据。在论文投稿过程中,虽然也遭到了质疑,但她们都给予了有力的回应。研究成果最终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这也说明,每一个重大研究发现的产生,都离不开研究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或者说一颗强大的内心。目前我依然坚持着镍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深入研究。在每一次取得新的实验进展时,还有文章撰写阶段,我的博士导师王猛教授都会不断抛出问题和质疑。虽然每次的质疑都会让我感到苦恼和困惑,但一次次的探讨和复盘都加深了我对研究结果的理解。我也逐渐学会了靠自己独立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唯有强大的内心才能促成真知的发现。”李婧嫄说道。
终于坚持-保持自学能力
过去两年的博士生活让李婧嫄意识到自学能力是保持自己不断进步的关键。她认为研究生学习和本科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本科阶段所学习的知识是前人总结的成熟规律,而研究生阶段的任务是探索未知领域。这意味着研究生阶段遇到的许多问题不一定能找到现成的解答。因而,自学能力是很关键的。“每位研究生应当是最了解他/她课题内容的人,而不是等待导师手把手替自己解决问题。王猛老师在平时也非常注重培养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李婧嫄说道。
李婧嫄建议:“首先应该保持研读文献的习惯。这样可以从前人在相关领域获得的结论得到启发,或者借鉴前人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能及时了解目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其次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利用一些新的实验技术或数据处理方法,强大的自学能力能够保证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她进行镍氧化物高压研究的过程中,等静水压环境对于诱导超导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利用液压技术。通过与孙华蕾老师讨论,以及向其他课题组请教经验,最终李婧嫄在本课题组原有高压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液压技术。“一次次的小进步能为科研之路带来信心。”李婧嫄同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