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物理学科简介
理论物理学科是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的传统优势学科,1981 年首批恢复博士学位授予点,所在物理学一级学科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建国初期李华钟、郭硕鸿等人在理论物理方向做出有影响的工作。七八十年代,本学科在规范场和引力理论方面的研究在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影响。在杨振宁先生帮助下,中大在八十年代成立了高等学术中心,在关联电子体系、相变与临界现象、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粒子物理与场论等前沿方向取得了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目前理论物理有教师20余人,拥有国家杰青、973 首席、广东特支计划领军人才等杰出人才,引进了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学校百人等青年人才。近年来,该学科论文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Review of Modern Physics等国际著名物理刊物上,在 World Scientific 出版有英文专著,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受到了同行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本学科与巴黎高师等著名高校联合办有“理论物理国际班”,邀请了诺贝尔奖得主Gerardus 't Hooft 教授,狄拉克奖得主 Iliopoulos 等多位理论物理大师来讲学和合作研究。理论物理学科重视理论和实验的合作,与广州天河二号超算中心、东莞散裂中子源、大亚湾中微子实验、AMS等大科学装置有长期的合作,促进了物理学国际一流成果的产生。在“985”和“211”工程的支持下,理论物理具备了良好的研究基础,是广东省攀峰计划重点学科物理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理论物理学科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的理论物理中心,形成国内领先、国际关注、具有原创的研究基地,引领特色研究方向的发展。围绕理论物理学科,正在筹建理论物理国际合作平台,逐步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理论物理研究机构。目前,人才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我们真诚的欢迎各类优秀人士积极加入。
二、招聘研究方向
理论物理学科将面向学术前沿,重点招聘以下研究方向的人才(但不限于):
1、量子多体物理 (含量子多体纠缠、关联电子体系、冷原子物理、量子磁性等);
2、统计物理与计算物理;
3、粒子物理与场论;
4、量子信息与量子力学基础;
5、数学物理;
6、其他新兴学科方向。
三、招聘岗位说明
1、院士等高层次领军人才
2、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百人计划”教授或副教授
3、专职科研人员及博士后
四、应聘条件及待遇
(一)院士等高层次领军人才
对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人等顶尖、杰出人才,根据研究方向学院采取一人一议,为引进专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安家补贴和科研启动经费;在办公条件、团队建设、研究生招生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同时,为引进专家提供房货币补贴、周转住房和子女入学入园等支持。
(二)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百人计划”教授或副教授
1、领军人才:从事具有重大创新性、发展前景以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工作,并取得具有重要创新和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年龄不超过50周岁。
2、中青年杰出人才:具有特别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创新前景,获得海内外认可的专业成就,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或取得公认的科研成果。年龄不超过40周岁。
3、青年学术骨干: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突出的发展潜力,取得高水平、创新性的专业成就。年龄不超过35周岁。
根据所属学科的现有条件和实际需要,提供相应岗位、根据研究需要提供科研启动经费支持、有竞争力的薪酬、安家补贴、住房货币补贴及周转住房,子女入学入园支持。在科研实验室、办公条件、团队建设、研究生招生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入选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百人计划”人才如符合条件,可依托我校申请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项目,入选后薪酬可按照同等级别人才调整。
(三)专职科研人员及博士后
1、专职科研人员:年龄不超过38周岁,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具有讲师、助理教授或者相当职务及以上职位人员;或海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优秀博士后、博士毕业生。
2、博士后:已取得博士学位或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年龄在三十五周岁以下,一般近3年内取得博士学位。
3、学校为专职研究人员提供有竞争力的岗位薪酬、年度绩效等;申请后允许以副高职称申请课题;具体面议。专职科研人员及博士后成绩突出者可竞聘副教授及以上职位。
五、应聘方式
申请人可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联系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负责人,并提供个人学术简历、发表 论文清单、研究方向、研究计划以及3封或以上同行专家推荐信。专职科研人员和博士后也可以直接与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现有相关科研团队联系。
联系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十友堂),510275
联系人:
沈杏艳 shxingy@mail.sysu.edu.cn 020-84113293
郭丽丽 guolli5@mail.sysu.edu.cn 020-84113305
郭东辉 guodonghui@mail.sysu.edu.cn